胡说8道
不抽烟,不喝醉,我有我态度-天马行空,想到什么就写什么...
Monday, November 12, 2012
书24:我回来了……吧?
Tuesday, August 21, 2012
书23:好久不见
Monday, April 30, 2012
黄伟文
欣赏黄伟文很久了,以致只要看到一首歌的作词人是他,就会先入为主地觉得那首歌不会差到哪里去。这么盲目当然不好,但除了自己所爱的人外,又有多少人值得让自己如此盲目呢?名额有限,就此纵容一次,其实无妨。
说来好笑,欣赏的是他写的歌词,最初知道他却是在电影《我家有一只河东狮》中。没记错的话,他好像是演张柏芝哥哥之类的角色,谈吐豪迈无比,内心却是柔情似水,很像现实中的他。只是再怎么像也好,后来知道他的作词人身份时,还是怀疑了好一阵子、求证了许多次才相信。
年头在香港红馆的六场演唱会,众星云集,不,众星拱月,因为主角是他。上网搜寻了一些演唱会的片段,歌手都很专业,难免会让人觉得像在表演、取悦观众,但他的感触万分却是再好的演技也装不出来的,也唯有他的一席肺腑之言比所有歌手的声嘶力竭都还让人动容。
或许身处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,总把他视为世外高人——灵感源源不绝,且文采非凡。这次看到他以作词人的身份走到幕前,并有幸听他说些写词的心得,发现他其实跟一般人无异,“只不过”心思极其细腻、擅于聆听,知道了一件事后,可能还比当事人感受得更多,并懂得如何“代笔”写入歌里。据他所言,许多歌都取材自明星告诉他的心事与故事,但对号入座的听者却是再平凡不过的你我他,所以何必再去把明星想得那么特别呢?真的,与其关心遥不可及的他们,倒不如关心身边的人。
推荐两首歌,《小玩意》和《给我爱过的男孩们》,如果没有这次的演唱会,恐怕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两首歌出自他的手。刚好都由彭羚所唱,述尽了女生在遇到了对的人的心境,甜甜的,但毫不做作,尤其后者深深地传达了“谢谢你们爱过我,我要去嫁人啦!”的喜悦与洒脱。“晒命”?不。当你明白了这首歌,就不会有这种感觉。而且纵使从前分手得再不愉快,你也会就此放下,然后诚恳地祝她永远幸福。虽然,那只会发生在一个并不存在的理想世界。
Tuesday, February 21, 2012
书22
猫真的很骄纵,养惯了狗的人绝对无法适应。同样都是主人,狗主人是绝对的主人,一声令下,它就能为你挡风挡雨;而猫主人只是虚名,真正的身份其实是奴隶。除了要侍候它的吃喝拉撒睡,还要全天候分三个时段按摩,而且必须心甘情愿。它永远都不会赞美你的服务和用心,只会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,“别臭美了!是我赏脸才吃你喂的猫饼干!”它好像就是这么想的。那为什么还有人想养猫?这个问题连算是在养猫的我也说不上来,可能真的可爱就是无敌吧?再说,它撒起娇来,若不理它会有种莫名的罪恶感。
以下是这次借的书:
《妙探奇案之亿万富翁的歧途》 Erle Stanley Gardner
《妙探奇案之曲线美与痴情男》 Erle Stanley Gardner
《丈量世界》 Daniel Kehlmann
《小心轻放》 Jodi Picoult
看书变得超级慢,时间也变得超级少,偶尔逮到时间,才发现能毫无顾虑地看书原来很幸福。其实看书不会想太多,就顺着书中的故事走,就算有再大的破绽也不会太在意,因为我在享受故事,不是在检查故事。最近在驾车时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,也不知道有没有其他人注意到,话说有一天放工后照常塞在车龙中,竟然看到前面一辆车的尾巴底部悬挂着一个布玩偶!整个玩偶脏兮兮的,十分诡异,像是沾满了灰尘,应该是挂了一段时间吧(当然,也有可能只挂了一天,吉隆坡的马路上绝对有让它一天变黑的能力)?原本还不以为意地心想这或许是个人的喜好,不过最离奇的事发生在几天后,因为我看到了另一辆车也做了同样的事……难道这是潮流?或是测试空气污染的隐藏版方法?还是这辆车的主人被这样下了降头?实在让人相当好奇啊!不过世界上怪事特多,写出来也不是为了寻求解答,只是纯粹想写。不管你是知道答案,或你就是车后挂着玩偶的人,没必要告诉我为什么,因为我只是好奇,而不是想知道。
Friday, February 3, 2012
台湾GO不够?
一个多月了,终于有时间写写为期一星期的台湾之旅。
从“好山、好水、好舒服”的台湾回来,感想是“好冷、好累、好仓促”。虽然早已知道台湾正值冬天,但没想到会是15年来最冷的冬天,而且还遇到寒流来袭,简直就是把我怕冷的体质发挥得淋漓尽致。不过在无数的暖暖包和冷衣的相助之下,总算还是熬了过来,虽然过程真的有些闻者心酸。
去了很多地方,不,应该是说去了太多地方,好像走马看花,但又好像每个地方都走得很充实。台湾是个很有趣的地方,哪里有趣却又有点说不上来。可能是因为出国少的关系,看到什么都会觉得很新奇,都想驻足看个仔细、瞭个究竟。一一道来的话,过程如下:士林夜市、中山地下街、台北地下街、统一阪急、诚品信义店、西门町、阳明山多处、淡水、金瓜石、九份、野柳、国立传统艺术中心、罗东夜市、日月潭、九族文化村、阿里山、奋起湖老街、逢甲夜市、北投的温泉旅馆,如果你边读边跟着念,一口气念完的那一刻,可能会刚好断气。
不得不提的是书。台湾的爱书人真多,所以卖书的地方也特别多。懒惰去书局,到附近的便利商店也能找到一些最新的小说和杂志,对我来说就好像天堂一样。虽然以我现在的看书速度,绝对无法负荷如此大的书量,但被书环绕的感觉真的很美好,拥有几本可能这一生都没时间去读的书,也是一种唯美的遗憾。
至于夜市小吃,倒也没有传说中那么夸张,种类确实繁多,味道也挺不错,但吃多几次就有些腻了,或许是因为大部分小吃都是炸的吧?而便利商店则是彻底低估了,不,应该是说怎么高估也会变成低估。怎么会有这么方便的地方啊?既不是要把人宠坏吗?
以后还会再去,不过会花更多时间、去更少地方。还有,会注意时间,坚决拒绝冬天。真的很怕冷,这点从来也不需要虚伪。
Monday, December 5, 2011
书21
圣诞节未到,已感受到浓浓的圣诞节氛围。不是因为逛了费尽心思布置的百货公司,而是因为近日都在听圣诞歌。虽然对圣诞节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,但就是抗拒不了圣诞歌。哪怕只听了一首,心里也会冒起一股莫名的暖意,像是走在冰天雪地里,驻足,轻轻地在手心上呼一口气,搓搓手,整个身体都暖了起来的感觉。最喜欢的是〈Let it snow〉,Dean Martin的版本,也是我最先听到的版本。其实歌里没有提到圣诞节,而是唱着一个在自导自演难分难舍的情人,但就是很圣诞,尤其在圣诞节时听,你会不期然地想到他/她,然后希望他/她能伴你度过每个圣诞节。
再次突兀的“以下是这次借的书”:
《箱子里的男人》 Thomas Moran
《妙探奇案之黑夜中的猫群》 Erle Stanley Gardner
《妙探奇案之约会的老地方》 Erle Stanley Gardner
《妙探奇案之钻石的杀机》 Erle Stanley Gardner
《妙探奇案之给她点毒药吃》 Erle Stanley Gardner
《享受吧!一个人的旅行!》 Elizabeth Gilber
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的大热让我想起通宵把原著读完的那天,边读边热血沸腾,原本只是睡前读物,结果欲罢不能。没记错的话还读了两次。看过电影的别忘了去翻一翻原著,书中的沈佳仪少了一分莫名其妙,但多了一分刻苦铭心。不管是电影或原著都让人想起了自己的那些年,只是这次我总算找到放下的理由了。
Sunday, November 6, 2011
书20
家里来了一只猫,金黄底褐色纹,远看就像一只小老虎。不知道是它先赖着不走,还是食物先把它硬留下来,总之它现在暂住下来了。一开始只注意到它的体型,误以为它是一只怀孕的母猫,后来看到它尾巴下的两颗大蛋蛋,才发现原来它只不过是一只吃多了的小肥猫。最初的几天就发现它对鞋柜上的空间情有独钟,于是铺了一块人睡下去也会觉得舒服的旧毛巾,结果它也真的毫不客气地就把那儿当床了。不过它来了之后,常驻在家里的老鼠家庭也开始走低调路线,虽然不是完全消失,但至少不会再光明正大地在家里漫步了。而且它没有一般野猫那种不可驯服的野性,所以暂时就跟它维持这种共生关系吧!
《妙探奇案之变!失踪的女人》 Erle Stanley Gardner
《妙探奇案之变色的色诱》 Erle Stanley Gardner
《隐字书》 Matthew Skelton
《圣堂格杀令》 Sara Paretsky
累累累,累累累。但在闭上眼睛之前,还是要想一想她,然后看一下书。直到眼前的句子都在尽情舞动,而不肯走进脑里时,才终于肯把书放下,才终于舍得这一天,才终于安然睡去。不过书里尽是一些阴谋论,不全然相信,却也看得让人不自觉地毛骨悚然。一直都对阴谋论很有兴趣,尤其是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阴谋论,不是因为它们够神秘或可怕,而是很佩服那些能凭小小的不合理处来想象出无限可能性的人。还是那句,不全然相信,只是喜欢那种对这个强权世界的小小疑问、叛逆和挑战。
Sunday, October 2, 2011
绝顶聪明就能无敌
铺陈了这么多,其实真正想介绍的是这部《Limitless》。
电影在这里有些冷门,没记错的话就只在几间较大的戏院上映两、三星期后就匆匆下映了,但在美国却是小刀锯大树的实例。会去看的原因也很简单,就是为了个人现时最喜欢的好莱坞影星Bradley Cooper,难得他真正地担正(而不是像《Hangover》和《The A-Team》那样只是几分之一的主角),当然要好好支持一下。不喜欢他的人就尽量回避吧,不然你在电影中的95%时间都会看到他。
透露了结局?其实没什么关系,电影中让人意外的情节太多了,结局只是一个小小的总结。每年都有很多较冷门的好戏,刚好看了这部,所以推荐给大家。
Sunday, August 28, 2011
蓝月
过眼云烟,一点点的无奈,却又得坦然接受。反应再快,原来还是不及人事的变迁。其实何必想那么多,但毕竟是人,还是有情,完全不想,又怎么可能。
不是要扮忧郁,只是比起强颜欢笑或伪乐观,这其实会更适合我;不是在扮“懒”会听一些非主流的歌,只是我喜欢的跟大家有些不同,仅此而已。
Monday, August 22, 2011
书19
这段时间很喜欢严爵的《不孤独》和韦礼安的《两脚书橱的逃亡 演唱会Live CD》这两张专辑。每天一直听一直听,交替听,连着听,很上瘾。以前总觉得歌手都很遥不可及、有些小小的代沟,但现在出来的新人(某些中的某些)都跟自己的年龄相近,虽然具体来说也不知道有什么分别,但就是觉得听他们的歌比较“感同身受”。不过边听歌边看书的情形并不太常出现,取而代之的反是边听歌边工作,发现原来听歌不但不能帮助激发灵感,反而会把人拉进歌里。这个世界果然还是没有有利而无弊的事呢……
《秘石会议》 Jean-Christophe Grangé
《妙探奇案之拉斯维加,钱来了》 Erle Stanley Gardner
《妙探奇案之一翻两瞪眼》 Erle Stanley Gardner
《雁鸣与牢骚》 Billie Letts
《秘密晚餐》 Javier Sierra
书真的能影响一个人吗?会这么希望,但从不这么认为。